
文旅融合 撑起盘山一片天
标签:户外旅行
“早知有盘山,何必下江南。”这是清乾隆皇帝在为盘山写下的上千首诗词中流传最广的两句,抒发了乾隆皇帝对盘山的赞美之情。多年来,自然风光秀丽独特、人文资源丰富深厚的盘山景区,坚持把文化建设当作景区发展的主题和灵魂,通过打造旅游演艺、开发文旅产品、投资文旅项目等途径促进文旅融合发展,使景区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连年递增。
近年来,盘山景区先后被有关部门评为中国百强景区、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、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、全国最具价值文化旅游目的地景区、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,年接待游客量超过180万人次,旅游收入突破1.2亿元。
一座高山 留下文化瑰宝
紧邻京、津两地,坐落于天津市蓟州区境内的盘山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、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盘山始记于汉,兴盛于清,皇家文化、佛教文化发达。
早在东汉时期,佛教传入盘山,到唐代得以迅猛发展,清康熙时期达到鼎盛。盘山曾建有72座寺庙,百余座玲珑宝塔,素有“东五台山”的美誉。盘山山势雄伟险峻,景色四季各异,瀑布、飞泉、奇松、怪石,使盘山风景名闻天下,清康熙年盘山被誉为“京东第一山”。数不清的帝王将相、文人墨客游历盘山,留下大量诗文、碑记、石刻,使自然资源富集的盘山成为文化艺术的宝库
据统计,目前盘山保存完好、清晰可辨的石刻有224处,其中题字102处,题文22处,题诗120处。在这些石刻中,半数以上为乾隆皇帝所作。据史载,乾隆皇帝曾32次登盘山,在盘山留下诗作1702首。其中的《盘山》诗中“盘山山色翠空蒙,我欲登游雾半峰。寄语山灵还订约,他时拟上最高峰。”更是抒发了乾隆皇帝对盘山的依恋之情。
“盘山自然和人文景观互相依托,历史上便是自然山水与名胜古迹并著的文化旅游胜地。”盘山景区负责人白光明介绍说,“盘山体现了以山水为基础,皇家文化和佛教文化为主线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特色。文化是景区发展的灵魂,对塑造景区形象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。这些年来,我们在保护的前提下,深入挖掘盘山的历史文化内涵,并逐步把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旅游品牌,提升了景区的旅游品质。”